第19章
第19章</p>
“恕臣冒犯。”</p>
沈书瑶话音未落,骤然发现自己身子失衡,被苏宴安单手抱了起来!</p>
她本能地一惊,几乎是下意识攀住了苏宴安的肩,想要稳住平衡。</p>
“一瞬间的事。公主若是害怕,就将眼睛闭上。”</p>
下一刻,一阵天旋地转,耳边好似有风呼啸而过。</p>
带着男人周身清雅凛冽的气息。</p>
等她再回过神时,两人已经稳稳落地,来到了客栈外。</p>
“......”</p>
沈书瑶愣了两秒,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圈着苏宴安的脖颈。</p>
“咳,咳。”</p>
她连忙松开手,又欲盖弥彰的轻咳了两声,与苏宴安拉开距离。</p>
不远处传来细微响动。</p>
沈书瑶顺着声音方向看去,只见一行人从对面的巷口走出,手里都拿着一根筹策!</p>
这行人脚步不快不慢,井然有秩,好似经过训练般。</p>
百,百鬼夜行?</p>
沈书瑶脑海里刚冒出这个词,就是一个激灵,又自己否掉了。</p>
尊重科学,相信科学。</p>
她在心里默念了几遍,随同苏宴安一起,跟上了那行人。</p>
月色下,这浩荡整齐的队伍怎么看怎么诡异。</p>
直至来到一条河边,一行人站成一排,对着河面拜了又拜,口中呢喃有词。</p>
像是什么咒语。</p>
“建和兴,胡君王?”</p>
沈书瑶敛声屏气,听了半天,听见这六个字。</p>
若她没记错,这兴元府的知府,似乎就姓胡。</p>
好家伙,搁这学陈胜吴广,给百姓们洗脑呢。</p>
不多时,这行人都举起了手中的筹策,像是要向上天,或者他们认定的“西王母”传达消息。</p>
“集体癔症。”</p>
沈书瑶躲在一块巨石后,将这一切尽收眼底,基本可以肯定了。</p>
在汉代的典籍记载中,就曾有类似的故事。</p>
公元前3年,天下大旱。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就曾出现过百姓无缘无故不工作,四处奔走,传递筹策的现象。</p>
甚至在传递筹策结束后,还有百姓们在里巷或田间小路上聚会,唱歌跳舞祭祀。</p>
直到当年秋天,这一怪象才算结束。</p>
古人眼中,自然认为这是百姓装神弄鬼。不过沈书瑶回想起自己专门做过的研究,对这类现象有一个科学的总结。</p>
集体癔症通常发生在同一种环境下,同一个性质的群体中。这个群体众人之间因为相互影响,而引起一种心理或者是精神的障碍。</p>
概括来说,或许这兴元府曾有某个百姓,因为大旱一类的事焦虑发病,拿着筹策寻求西王母庇护。与他一同劳作的其他人,在目睹这一情形后,寻求庇护的心理互相感染,便出现了这类状况。</p>
加上兴元府这位头儿,多半也是个会利用这些,装的神乎其神为自己造势的。</p>
久而久之,这一带便形成了浓厚的迷信风气。</p>
晚风在河面拂过,吹起一阵涟漪。</p>
片刻,沈书瑶看着那行人开始往回走。</p>
这下她看清了,其中一人,还是那会准备给她验身的婆婆!</p>
沈书瑶知道,集体癔症还有一个特点在于,这是一种在暗示下形成的不自觉的模仿。</p>
患者本人是意识不到的。</p>
她思量着,就是改天去问这婆婆,估计对方也记不清自己今晚做了什么。</p>
“喂,你们是什么人?”</p>
就在沈书瑶准备,同苏宴安商议要不先回去时,身后传来一声断喝。</p>
她回身,看见一个渔夫打扮的人朝她和苏宴安的方向走来。</p>
“在下苏由,同胞妹才搬到这一带。晚上没什么睡意,便出来走走。”</p>
苏宴安不露声色地将她挡在身后,顺口诌了两句。</p>
不对啊,就算自己方才在想事,没留意身后有人。</p>
以苏宴安的功力,不可能没察觉!</p>
“是么?我说怎么这么面生。”</p>
渔夫打量了他们几秒,应道。</p>
“方才那群人,想必你们也看见了。”</p>
没等他们出言,渔夫主动提及。</p>
苏宴安微一颔首,算是默认。</p>
“整天西王母西王母的,一个个都和中了邪似的。”</p>
渔夫走到河边,一面撒开渔网,一面道:“每次都来这河边祭拜,说这一带只剩这条河还没枯竭,是水下有神明。”</p>
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”</p>
苏宴安轻笑一声,同渔夫周旋。</p>
“呵,什么神明!”</p>
渔夫不屑。</p>
“我看你们是新来的,应当能同我说得上话。你们若有这种想法,过不了几日,就要同那些人一样咯。”</p>
“神明对人而言,总是一个寄托。不求神明,又能做什么呢?”</p>
苏宴安问。</p>
“事在人为。求神明无用,倒不如去求上头大人查查,这兴元府一带近年有多荒谬!个个都是鱼肉百姓的贪官!”</p>
沈书瑶打量,这渔夫虽然表现得愤世疾俗,或者说透着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悲壮感,但总有点不对劲。</p>
“可是普通百姓,哪有机会见到上头大人。”</p>
苏宴安顺着渔夫的话,问。</p>
“听说过两日,有大官人来微服私访。”</p>
渔夫网了几条鱼,再度朝他们走来。</p>
“实不相瞒,老夫拼了这条命,也要见上头大人一面。”</p>
“如果你们俩,不想变成那行人,整日如同傀儡般,就随老夫一起去!”</p>
“我们才搬过来,对这一带情况也不熟,做不了什么。”</p>
苏宴安摆出一副动摇但又有些怕惹事的模样,恰好合了渔夫的心意。</p>
“不用你们说什么。你们到时只要替老夫证实,的确看见了今晚的场景,听见那句‘建和兴,胡君王’就行。”</p>
“此事重大,还容在下与胞妹想想。”</p>
苏宴安拱手。</p>
“你们住哪?过两日我来问答复。”</p>
渔夫态度坚定。看似询问,却句句不容他们置喙。</p>
“不如等明晚,在此地见面。”</p>
苏宴安应道。</p>
“成。”</p>
渔夫收了渔网,朝另一侧走去。</p>
“在下还有一事请教。”</p>
苏宴安背对渔夫,沉默了几秒,突然出言。</p>
“您是总在晚上捕鱼么?”</p>
“就这么一条河,白日里人多,都在这一块捕,将鱼都吓跑了。”</p>
渔夫也没转头,只摆摆手:“倒不如晚间易捕。”</p>
“苏大人觉得,这人究竟什么来头?”</p>
直到渔夫彻底消失在视线中,沈书瑶复盘了一下这渔夫同苏宴安的对话,沉不住气问。</p>
“恕臣冒犯。”</p>
沈书瑶话音未落,骤然发现自己身子失衡,被苏宴安单手抱了起来!</p>
她本能地一惊,几乎是下意识攀住了苏宴安的肩,想要稳住平衡。</p>
“一瞬间的事。公主若是害怕,就将眼睛闭上。”</p>
下一刻,一阵天旋地转,耳边好似有风呼啸而过。</p>
带着男人周身清雅凛冽的气息。</p>
等她再回过神时,两人已经稳稳落地,来到了客栈外。</p>
“......”</p>
沈书瑶愣了两秒,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圈着苏宴安的脖颈。</p>
“咳,咳。”</p>
她连忙松开手,又欲盖弥彰的轻咳了两声,与苏宴安拉开距离。</p>
不远处传来细微响动。</p>
沈书瑶顺着声音方向看去,只见一行人从对面的巷口走出,手里都拿着一根筹策!</p>
这行人脚步不快不慢,井然有秩,好似经过训练般。</p>
百,百鬼夜行?</p>
沈书瑶脑海里刚冒出这个词,就是一个激灵,又自己否掉了。</p>
尊重科学,相信科学。</p>
她在心里默念了几遍,随同苏宴安一起,跟上了那行人。</p>
月色下,这浩荡整齐的队伍怎么看怎么诡异。</p>
直至来到一条河边,一行人站成一排,对着河面拜了又拜,口中呢喃有词。</p>
像是什么咒语。</p>
“建和兴,胡君王?”</p>
沈书瑶敛声屏气,听了半天,听见这六个字。</p>
若她没记错,这兴元府的知府,似乎就姓胡。</p>
好家伙,搁这学陈胜吴广,给百姓们洗脑呢。</p>
不多时,这行人都举起了手中的筹策,像是要向上天,或者他们认定的“西王母”传达消息。</p>
“集体癔症。”</p>
沈书瑶躲在一块巨石后,将这一切尽收眼底,基本可以肯定了。</p>
在汉代的典籍记载中,就曾有类似的故事。</p>
公元前3年,天下大旱。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就曾出现过百姓无缘无故不工作,四处奔走,传递筹策的现象。</p>
甚至在传递筹策结束后,还有百姓们在里巷或田间小路上聚会,唱歌跳舞祭祀。</p>
直到当年秋天,这一怪象才算结束。</p>
古人眼中,自然认为这是百姓装神弄鬼。不过沈书瑶回想起自己专门做过的研究,对这类现象有一个科学的总结。</p>
集体癔症通常发生在同一种环境下,同一个性质的群体中。这个群体众人之间因为相互影响,而引起一种心理或者是精神的障碍。</p>
概括来说,或许这兴元府曾有某个百姓,因为大旱一类的事焦虑发病,拿着筹策寻求西王母庇护。与他一同劳作的其他人,在目睹这一情形后,寻求庇护的心理互相感染,便出现了这类状况。</p>
加上兴元府这位头儿,多半也是个会利用这些,装的神乎其神为自己造势的。</p>
久而久之,这一带便形成了浓厚的迷信风气。</p>
晚风在河面拂过,吹起一阵涟漪。</p>
片刻,沈书瑶看着那行人开始往回走。</p>
这下她看清了,其中一人,还是那会准备给她验身的婆婆!</p>
沈书瑶知道,集体癔症还有一个特点在于,这是一种在暗示下形成的不自觉的模仿。</p>
患者本人是意识不到的。</p>
她思量着,就是改天去问这婆婆,估计对方也记不清自己今晚做了什么。</p>
“喂,你们是什么人?”</p>
就在沈书瑶准备,同苏宴安商议要不先回去时,身后传来一声断喝。</p>
她回身,看见一个渔夫打扮的人朝她和苏宴安的方向走来。</p>
“在下苏由,同胞妹才搬到这一带。晚上没什么睡意,便出来走走。”</p>
苏宴安不露声色地将她挡在身后,顺口诌了两句。</p>
不对啊,就算自己方才在想事,没留意身后有人。</p>
以苏宴安的功力,不可能没察觉!</p>
“是么?我说怎么这么面生。”</p>
渔夫打量了他们几秒,应道。</p>
“方才那群人,想必你们也看见了。”</p>
没等他们出言,渔夫主动提及。</p>
苏宴安微一颔首,算是默认。</p>
“整天西王母西王母的,一个个都和中了邪似的。”</p>
渔夫走到河边,一面撒开渔网,一面道:“每次都来这河边祭拜,说这一带只剩这条河还没枯竭,是水下有神明。”</p>
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”</p>
苏宴安轻笑一声,同渔夫周旋。</p>
“呵,什么神明!”</p>
渔夫不屑。</p>
“我看你们是新来的,应当能同我说得上话。你们若有这种想法,过不了几日,就要同那些人一样咯。”</p>
“神明对人而言,总是一个寄托。不求神明,又能做什么呢?”</p>
苏宴安问。</p>
“事在人为。求神明无用,倒不如去求上头大人查查,这兴元府一带近年有多荒谬!个个都是鱼肉百姓的贪官!”</p>
沈书瑶打量,这渔夫虽然表现得愤世疾俗,或者说透着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悲壮感,但总有点不对劲。</p>
“可是普通百姓,哪有机会见到上头大人。”</p>
苏宴安顺着渔夫的话,问。</p>
“听说过两日,有大官人来微服私访。”</p>
渔夫网了几条鱼,再度朝他们走来。</p>
“实不相瞒,老夫拼了这条命,也要见上头大人一面。”</p>
“如果你们俩,不想变成那行人,整日如同傀儡般,就随老夫一起去!”</p>
“我们才搬过来,对这一带情况也不熟,做不了什么。”</p>
苏宴安摆出一副动摇但又有些怕惹事的模样,恰好合了渔夫的心意。</p>
“不用你们说什么。你们到时只要替老夫证实,的确看见了今晚的场景,听见那句‘建和兴,胡君王’就行。”</p>
“此事重大,还容在下与胞妹想想。”</p>
苏宴安拱手。</p>
“你们住哪?过两日我来问答复。”</p>
渔夫态度坚定。看似询问,却句句不容他们置喙。</p>
“不如等明晚,在此地见面。”</p>
苏宴安应道。</p>
“成。”</p>
渔夫收了渔网,朝另一侧走去。</p>
“在下还有一事请教。”</p>
苏宴安背对渔夫,沉默了几秒,突然出言。</p>
“您是总在晚上捕鱼么?”</p>
“就这么一条河,白日里人多,都在这一块捕,将鱼都吓跑了。”</p>
渔夫也没转头,只摆摆手:“倒不如晚间易捕。”</p>
“苏大人觉得,这人究竟什么来头?”</p>
直到渔夫彻底消失在视线中,沈书瑶复盘了一下这渔夫同苏宴安的对话,沉不住气问。</p>